一季度,西安市地區生產總值2834.11億元,同比增長7.6%。數字增長背后,是付諸實踐的系列務實舉措。今年以來,西安市千方百計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努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筑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底氣更足、朝氣更顯,矯健步伐里彰顯出奮力追趕、敢于超越的使命擔當。
一、新高地:內陸改革開放步伐堅實
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辦,全球再次將鏡頭對準這座千年古都。從漢代張騫“鑿空西域”到GDP領先西北率先突破萬億大關,古之長安、今之西安一直秉承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城市氣度。
對外開放帶來的機遇和紅利,一批企業感觸最深。5月23日,中國-中亞峰會閉幕后的第四天,重達兩噸的車厘子就搭乘波音B757-200型飛機,從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運抵西安。即到、即查、即驗、即放,僅1小時這批貨物便完成了交付。
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1103列,較去年同期增長39.6%,核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西安國際港站相關負責人白寬峰說,班列已開通境外17條線路,實現歐亞地區主要貨源地全覆蓋。
開放優勢正加速轉變為發展勝勢。今年一季度,西安一般貿易進出口額319.83億元,同比增長8.1%,占進出口總值的34.3%,同比增長7.1%。深入實施西安港擴能優化行動,加快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積極培育保稅維修、離岸貿易等外貿新模式新業態,加大外貿主體孵化培育力度……西安正持續建強做優開放平臺,提升開放服務能力。
二、新動能:創新驅動見效成勢
西安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創智云谷內,一批精密零部件正在陜西金信天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深加工。這家公司主要從事超精密加工及拋光工藝,這項技術是我國亟待突破的“卡脖子”技術之一。
企業負責人米天健是西安理工大學青年學者,從事相關研究多年。“我們一直籌謀進一步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米天健說,秦創原加速了這一轉化過程。
秦創原是陜西省于2021年設立的創新驅動平臺,致力于激活豐富的科教資源,打破科技鏈與產業鏈的轉化“堵點”。作為我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西安西咸新區被確立為秦創原總窗口。
米天健說,入駐秦創原后他們先后獲得了創業啟動資金、享受三年廠房租金減免,還有來自科技經紀人從“技術端”到“市場端”的貼心服務。目前,公司已建成十余條生產線,去年營業額達到4500萬元,預計三年內總產值可達5億元。
為好技術找到好出路,秦創原吸引力持續釋放。西安礪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陜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秦創原拔節生長。持續深化秦創原建設,驅動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截至目前,西安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已突破1萬家,技術合同成交額居副省級城市第1位。
三、新優勢:現代化產業體系骨架隆起
位于西安市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平均一分鐘就可以下線一臺整車。與之對應的是,今年一季度,西安新能源汽車以62.8%的同比增速持續領漲,產量占全國的13.8%,這意味著全國大約每生產7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產自西安。
產量持續攀升,研發不斷深入。德創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釗說,企業落戶西安后,依托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車創新中心的廣泛資源,去年公司自主研制出60款新能源產品,完成了自動駕駛、燃料電池等23項關鍵技術落地。
西安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西安高技術制造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6%;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8%;集成電路圓片、太陽能電池等產量分別同比增長51.6%、48.8%。
走進西安市雁塔區西京科創園,近600家企業、2萬多名員工聚集于此,智能制造、技術迭代等關鍵詞隨處可感。在西安創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一款搭載在傳感器上的陶瓷芯片厚度僅1.5毫米,幾十秒后這款產品就在生產線上完成制作。今年年初,雁塔區電連接器產業集群躋身特色產業“國家隊”,西京科創園正是這一產業集群的主要載體。目前,園區產業涉及電子元器件、航空航天、半導體集成電路等諸多領域,畝均產值近4000萬元。
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集聚發展,鼓勵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等布局應用,前瞻布局生命健康、氫能與儲能等一批未來產業,西安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不斷邁上新臺階。
古都西安,活力迸發、勢頭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