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的康縣,天氣已經潮濕悶熱。山中這個偏僻的隴南小城,坐落在一條狹窄的溝里,康縣站在距離縣城3公里遠的地方。
這座從2015年開始投建的場站,已經露出了嶄新的面貌。刷著警示標志鮮亮黃漆的設備在三面青山的襯托下分外顯眼,康縣站從隔壁的中石油中衛至貴陽聯絡線隴南分輸站接氣,經略陽縣、勉縣,抵達漢中分輸站,線路全長163公里,年設計輸氣規模10億立方米。
漢安線與中貴線聯絡線管道建設項目途經秦嶺山脈南麓的山區地帶,“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這一地域正是李白寫《蜀道難》的地方,坡陡溝深、山高林密、地質結構復雜,特別是略陽縣還屬于地質災害頻發地帶,致使管道建設項目成為公司近年來遇到新問題最多、地形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遺留問題最突出的項目。多處管線敷設坡度接近80度,施工人員只能靠輔助設施施工,建設難度可想而知。
從山腳向上望去,一條長240多米、平均坡度達70度以上被混凝土覆蓋的管線,像一條銀色的蟒蛇蜿蜒在崇山峻嶺中,讓人心驚又震撼。一些正在覆蓋混凝土的管段,受地貌恢復影響,沒有車輛進出的道路,只能靠挖掘機和騾馬倒運,最長的往返一次需要4個小時。
比一千多年前“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更復雜的是這里礦產資源還非常豐富,全線涉及礦產壓覆22處,受各種賠付因素的影響,協調難度異常大,經常有礦主到項目駐地聚眾鬧事,需要項目工作人員耐心解釋和協調,每一次協調,都是一場拉鋸戰。
見到郭江波的時候他正在協調糾紛,村民堵住了康縣站正在修建的大門,我們在等他解決問題,這一等就是兩個多小時。
解決了糾紛的郭江波滿頭大汗,他說:“除了睡覺的那幾個小時沒有說話,其他時間都在不停地說,這個問題還正在協調,那個事情又亟待解決。”
自5月再次進駐漢安線與中貴線聯絡線管道建設項目部,除了公司要求必須回去,其他時間他都在項目上。他說:“現在是項目最后階段了,天天有一堆問題等著處理,離開一天,耽誤的事情就更多,很多事就要趁熱打鐵,一鼓作氣。”盡管在中石油工作的六年,主要從事的就是長輸管道建設工作,也參加過西氣東輸一、二線,陜京二線等國家項目,但漢安線與中貴線聯絡線管道建設項目還是讓他體會到了艱難。
在查看一處即將完工的管道建設現場時,隨行的司機興致勃勃地介紹此處的地理特點、施工情況、工程難度,對項目的熟悉程度不亞于建設人員,從他的語氣和表情中,洋溢著對公司的熱愛和強烈的榮譽感、歸屬感。
漢中,自古就是“天府之國”,青山綠水,非常美麗。漢安線與中貴線聯絡線管道建設項目建成后,不僅對陜西省日益增長的天然氣需求有所補充,也會加快形成天然氣管道的互聯互通,為提高天然氣供應保障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對提高陜南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保護國家南水北調水源地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黨委宣傳部 馬維娜)